如果你正在考慮換工作,那就必須知道一件事:面試的最終目標是“被錄用”,而不是“展示你的誠實”。
在我十幾年的職業生涯里,既做過應聘者,也當過面試官。今天想結合自身經歷,聊聊面試中的“話術技巧”——我不是教你騙人,而是想告訴你一個現實:
太老實,有時候會讓你錯失機會。
?
面試是為了被錄用,不是去講道德真心話
幾年前,我通過獵頭推薦,去面試一家大型地產公司的政府事務經理崗位。那是一家在一線城市多個舊改項目中深耕的開發商,崗位職責很明確:負責與住建局、城建委、規自局等政府部門打交道,確保項目審批、拿地、拆遷等流程順利推進。
獵頭跟我溝通過:這家企業希望找一個對政府資源熟悉、說話有分寸、能“辦成事”的人。他們很看重候選人的立場與風格,要務實、懂邊界、愿意配合公司策略執行。
前半段面試氣氛很好,聊到我以前負責某舊改項目成功拿地的案例,面試官頻頻點頭。
直到她問了我一個問題:“你怎么看目前房地產行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?”
我當時的回答是:“我理解行業目前有很多挑戰,企業確實有很多訴求,但我認為政府的監管有其合理性,畢竟城市規劃和土地資源要從公共利益出發……”
話一出口,我就感覺氛圍變了。
面試官微微一笑,說:“那你如果接到公司安排,需要為某個項目跑審批、溝通政策時,會覺得有違你的價值觀嗎?”
我頓了一下,老實說:“我會盡力完成任務,但也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執行。”
結果,不出所料,面試沒下文了。
后來我才明白:對方其實想聽的不是“合法合規”這種官方答案,而是一個更務實、更有執行力的表達。我的回答顯得太“理想主義”,在他們眼中,這樣的人處理事情容易“有包袱”。
?
另一個常見“老實吃虧”的問題,就是被問到:“你為什么離開上一份工作?”
不少人會真情流露,開始講前老板怎么愛甩鍋、項目經理如何混日子、團隊內斗有多嚴重……一番吐槽之后,面試官往往表面客氣,心里卻默默打了個問號:這個人情緒控制怎么樣?穩定性如何?是不是下一個團隊麻煩制造者?
其實完全可以換一種講法:
“在前公司我很感激有機會負責某某項目,從中學到了很多。但后期因為組織架構調整,職責邊界變得模糊,我意識到自己更適合一個職責明確、執行為主導的崗位。正好看到貴司在招這個職位,我覺得是個很好的匹配。”
這個回答既沒說假話,也沒情緒宣泄,把重點放在“職業發展”和“崗位匹配”上,更能打動人。
?
請記住:面試是讓你“被錄取”,而不是讓你通過一個“人品誠實測驗”。
你不需要對每個問題都實話實說。像“你怎么看加班文化”、“你能接受出差嗎”、“你愿意幾年內不升職嗎”這種問題,其實都是在測試你的態度和契合度。
如果你非常想要這個職位,就要認真思考每一句回答是否有助于“你被錄取”。不是要你撒謊,而是要你有策略地選擇表達方式。
?
面試是一場“溝通+判斷”的雙向選擇。懂得如何在不違背自己原則的前提下,調整表達方式,是一種職場智慧。
你當然可以堅持做一個百分百誠實的人,但也要接受現實——有時候,那并不能幫你拿下你想要的工作。
別把面試看成一個講真話的“修行場”,它本質上,是一場你為自己爭取機會的“專業展示”。
要記得,你來面試,是想拿到offer,不是來參加“有話老實說”綜藝節目的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