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力企業的運行體系中,HR與電力人才既是關鍵力量,又面臨多重挑戰。隨著行業向智能化、數字化轉型,招聘與培養問題日益突出,電力人才也在發展路徑上感到迷茫。
?
對HR而言,電力行業招聘難度大是常態。以高壓線路運維崗位為例,電力企業期望應聘者既掌握專業理論,又能適應復雜地形和突發故障,但現實中,簡歷篩選效率低,實操能力不足成為常見問題。有HR回憶,一位畢業于重點電力高校的候選人,筆試表現優異,卻在實操環節連基本工具使用都不會,最終遺憾淘汰。即便成功入職,新員工熟悉企業設備流程也需較長適應期,影響效率。
?
在電力人才培訓方面,HR也頗感力不從心。行業新技術不斷涌現,但高質量外部講師稀缺,課程與實際工作脫節,內部資源又有限。一場關于智能電網數據分析的培訓因缺乏案例與實操指導,員工積極性低,培訓效果差。
?
HR迫切需要更精準的招聘渠道,希望與高校、專業機構開展合作,提前儲備復合型電力人才;在培訓方面,也渴望引入更多實用資源,打造貼合崗位的定制課程體系,幫助員工快速上手與進階。
?
與此同時,電力人才也有自己的難處。在傳統設計院,許多設計師長期專注單一項目,缺乏跨領域知識,難以適應行業變化。一位資深設計師表示,盡管在變電站設計上經驗豐富,但對新能源接入、電網優化等內容了解不多,職業發展遇阻。外部培訓成本高,時間難協調,內部課程又太基礎,進修難落地。
?
晉升機制的不透明,也讓年輕人才心灰意冷。有員工表示,自己通過努力帶來顯著業績,卻因年限不足被忽視,打擊積極性。人才們希望電力企業提供公平的晉升機制與多元發展通道,鼓勵跨部門輪崗,拓寬視野。
?
值得慶幸的是,也有電力企業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。某電力企業聯合高校開設“在職定制研究生項目”,結合業務需求和員工發展,課程由企業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承擔,兼顧理論與實戰。一位參與者表示,通過該項目系統提升了技術能力,回歸崗位后承擔起更核心任務。
?
在電力招聘方面,該企業HR與業務部門共建崗位勝任模型,并通過技術競賽、項目模擬等方式甄選研發電力人才,顯著提升了人崗匹配度和團隊創新力。
?
電力行業要實現HR與人才的“雙向奔赴”,關鍵在于構建精準、高效、可持續的人才生態。你認為呢?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見解。點擊下方鏈接,快速尋找電力行業優質人才!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